查看原文
其他

1年42亿!又一超级巨头诞生:创业者都认识

王方 铅笔道 2023-09-22

如今,BOSS直聘服务大型企业已是师出有名,也是门当户对。

赴美上市16个月后,BOSS直聘近期再度冲刺港股。提到这个公司,想必创新创业者都知道,原因很复杂:不只是因为其市值曾一度超过1000亿元,还可能因为公司有若干比例的员工都是由它“贡献”的。

这个公司我也相对熟悉:原因之一,在BOSS直聘创业初期,铅笔道就报道过它。彼时是2016年1月,其团队约127人,其中80个人是从自己平台招来的。过去6年,铅笔道报道过1.5万创业者,跑出的上市公司超过3位数,但从市值上说,BOSS直聘可以进TOP3。

但让我记住它的核心原因,并非这些。而是它的脱颖而出,改变了我对to B商业的认知。基于个人经历,我建议所有创业者都应该去研究BOSS直聘,尤其是to B创业者。

它干了一件很有勇气的事:用to B商业模式,去服务中小企业。毫不夸张地说,2021年BOSS直聘的赴美上市,就是广大中小企业抬轿子抬上去的。

到这里可能有人很有疑问:为什么说“服务中小企业”很需要勇气?

To B创业也称企业服务,也称产业互联网。在它兴起的真正元年(2015年),我就开始重度关注。

这几年,我观察了很多上市公司(既有国内也有国外),分析它们的商业模式——最终得出初步结论:to B创业要做大,必须要做大客户。To B创业的本质是服务更少的客户,追求更高的客单价。

根据上市公司的业绩数字,我还尝试总结了一些量化指标:多数上市公司的t o B客户数量不超过100个。优秀的上市公司,服务30-50个(重点)客户,收入即能做到3-5亿;出类拔萃的上市公司,服务30-50个(重点客户),收入能做到50亿-100亿。

就以最新的“元宇宙第一股”飞天云动举例:用元宇宙内容为企业提供营销服务——主要客户30-40个,2020-2021年的收入为3.39亿、5.95亿。

但BOSS直聘的出现,完善了我的认知,其实应该分两个方面看:如果是非平台型公司,服务中小企业100%做不大;但如果是平台型公司,服务中小客户仍有做大可能。

BOSS直聘没有影响我对“第一条”的判断。非平台型公司指的是“卖具体产品/服务的公司”——面对这类创业者,我此刻仍会毫不犹豫地建议其服务大客户。

大约是2021年,我遇见一位做财务代账的创业者。他目前已经有100-200位客户,营收100万-200万。他的增长模型里,公司要做到10000-20000个客户,营收1-2亿。我实在忍不住打断他,劝他放弃这个想法。

BOSS直聘真正影响我的是“第二条判断”:服务中小企业是可能的,但必须做平台——即连接A端与B端,用广告、交易服务、增值服务等赚钱。

其核心理由为:对于平台而言,两端越分散越好——越分散平台才有链接价值。大企业是集中的,全国就那么一小撮。而中小企业而言,全国总数超过5000万。

BOSS直聘就是以此为起点上的市。上市前一年(2020年),它的年度营收约19.4亿元:其中,大部分的收入都是由中小企业贡献的——客单价低于5000元;客单价在5000-50000元的客户占比约30%-40%;客单价在50000元以上的占比约15%-18%。

如果我是BOSS直聘创始人,我会由衷感谢这“大众创新万众创业”的时代:它的资本化起点是2014年,爆发于2015年。

它用“找工作和老板谈”的slogan,吸引了广大创新创业者——后者成了他上市的第一批金主客户。毕竟,只有中小老板才能接受“找公司和老板谈”,大企业该和谁谈还是和谁谈。

但即便如此,BOSS直聘未来的主战场依然会是“大客户”。据2021年发布的招股书描述,BOSS直聘已经在着力发展大客户(客单价>5万):2019年,其重点客户为970个,2020年变成1871个,2021年增长为4778个,年营收42.59亿元。

上市之前,BOSS直聘属于“无名小辈”,依靠中小企业起家是必然。而今,它已经是最新市值约500亿元的巨头,服务大型企业已是师出有名,也是门当户对。

未来,我希望BOSS直聘继续成功,因为它是近6年来创业者的表率。但同时,我也希望BOSS直聘不忘初心,不忘广大中小企业对它做出的贡献。




欢|迎|联|系

想获得调研,请联系:w_tsou
想商务合作,请联系:renguozhou2019
想加入创业社群,请联系:Pencil-news
想进行市场合作,请联系:Pencil-news
文章转载,请联系:Pencil-news


推|荐|阅|读





关|注|我|们


喜欢的话,别忘了分享、点赞和在看哦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